最近,國家給人工智能產業發了一本“規矩書”,叫做《國家人工智能產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(2024版)》。這本書可不是普通的書,它是為了讓人工智能產業更好地發展,避免大家各玩各的,導致混亂而制定的。
想象一下,如果每個做人工智能的公司都按照自己的規則來,那他們的產品就像是用不同語言寫的書,大家互相看不懂,也沒法合作。這樣一來,成本就高了,效率也低了。所以,國家就站出來,說:“咱們得有個統一的規矩!”于是,《指南》就誕生了。
《指南》說了啥呢?它定了個小目標:到2026年,我們要讓標準和產業的創新手拉手,一起往前走。要新制定50項以上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,還得有1000多家企業來學習和使用這些標準,讓它們真正幫到企業的創新。當然,我們也不能忘了國際舞臺,要參與制定20項以上的國際標準,讓中國的人工智能在全球都響當當。
那么,人工智能產業到底有哪些部分需要規矩呢?簡單來說,它有四個“層”:基礎層、框架層、模型層和應用層。基礎層就像是建房子的地基,得有算力(計算能力)、算法和數據。框架層就是蓋房子的工具,比如深度學習框架和工具,用來開發模型。模型層就是房子里的各種設計,比如大模型技術。而應用層,就是房子里具體怎么用的,比如人工智能在醫療、教育等行業的應用。
為了讓這四個層都能有序發展,《指南》還定了七個重點方向的規矩:
基礎共性標準:就像是所有房子的基礎要求,得有個統一的模樣。
基礎支撐標準:專門管數據、算力和算法的,讓技術更穩當。
關鍵技術標準:規范那些高科技的文本、語音、圖像等技術,讓創新有方向。
智能產品與服務標準:確保智能產品和服務都能讓大家滿意。
賦能新型工業化標準:幫助制造業變得更智能,提升整個行業的水平。
行業應用標準:不同行業怎么用人工智能,都有個指南。
安全/治理標準:保護人工智能產業的安全,讓大家用得放心。
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智能芯片和智能傳感器也被重點關照了。它們就像是人工智能的“大腦”和“眼睛”,得有個統一的標準,才能更好地合作。
現在,咱們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可是火得一塌糊涂。企業多得數不清,已經超過4000家了。而且,市場規模也是越來越大,2023年都達到了5784億元,增速還超過13%。生成式人工智能也越來越普及,很多企業都在用,市場規模都到了14.4萬億元了。
所以,有了這本“規矩書”,咱們的人工智能產業就能更有序、更高效地發展,成為世界的風向標!